全国服务热线
029-33671278
陕西网源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张经理:19391611664
电话:029-33671278
邮箱:sxwydl@126.com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世纪大道东段金冠牧业南侧
国网冀北电力全力应对暴雨极端天气
连日来,京津冀地区遭遇暴雨极端天气。国网冀北公司有限公司迅速响应,部署各项应对措施。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出动抢修人员7000余人次、车辆2200余台次投入供电保障。该公司加强政企联动,与当地气象、能源、水文等部门联系会商,密切跟踪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情况;滚动研判暴雨对电网、设备、供电、人员的影响,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专报,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设备运维、优服务和应急抢险提供气象支撑服务。针对重要客户,该公司制订“一户一策”应急预案,密切关注城市小区、山区、自然村等重点部位供电情况,保障交通、通信、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及民生重要客户用电。该公司将持续关注降雨变化情况,加强雨情汛情监测,组织应急支援调配,为抢险抢修提供支撑;同时,组织所属各单位进行灾情分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查看详情
2025-08-01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来自新疆的电为持续高温的山城送去清凉。 据测算,1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可保障重庆1000列次地铁连续运行1100天,还能支持一所中学100间教室的用电设备稳定运行1250年。 “疆电入渝”工程缓解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来自新疆的电为持续高温的山城送去清凉。据测算,1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可保障重庆1000列次地铁连续运行1100天,还能支持一所中学100间教室的用电设备稳定运行1250年。“疆电入渝”工程缓解了重庆电力保供压力,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清洁能源替代与能源结构转型。今年年底,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超36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将通过“疆电入渝”工程注入重庆电网,相当于重庆市全年用电量的五分之一。为了确保“疆电入渝”工程安全运行,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维护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电网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查看详情
2025-07-11
可在高温潮湿环境稳定运行 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更耐用
2024年2月,无锡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江苏思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启动新型后备电源研发工作。针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类型多样、传统后备电源运行状态不可视等情况,攻关团队在研发初期明确了攻关目标:一是实现后备电源关键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异常远程告警,提升后备电源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二是提升后备电源更换效率。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热,而传统的后备电源散热效率低,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电芯鼓胀、短路等现象。研发团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部分样机在连续放电条件下温度升高明显,无法满足长期稳定运行要求。为了提升后备电源的热管理性能,研发团队成员采用了灌胶封装工艺,用导热密封胶体包覆电芯,不仅可以增强后备电源的散热效果,还可隔绝外部水汽和杂质,降低腐蚀和短路风险,提升后备电源的使用寿命。研发团队成员将传统的4只串联铅酸电池替换为单只集成电池,并采用“热插拔”设计,使更换操作更加便捷,大幅缩短后备电源电池的更换时间。为了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测,研发团队成员定制开发了电源管理芯片。在后备电源的电芯发生故障或电池电量低于15%时,芯片会自动告警,并将数据同步上传至配电自动化主站。在研究如何提升电源性能的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传统的锂电池如果长期未使用,锂电池的管理系统会触发保护机制,自动锁死锂电池,导致锂电池无法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团队成员提出通过新增充电回路来解除保护锁定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他们采用外部电源辅助激活的方式,实现锂电池的零电压启动,确保长期未使用的锂电池也能恢复正常运行。经过一年的联合攻关,研发团队结合各类型配电馈线终端、配电站房直流屏等典型配电设备的特点,研发出了一款环境适应性强的配电智能后备电源。经测试,该成果在C3等级(零下40摄氏度~70摄氏度)环境条件下能稳定运行,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智能化、易更换的特点。今年2月,配电智能后备电源上架国网电商平台,至今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使用配电智能后备电源后,单站点后备电源更换作业时间压缩至原来的67%,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查看详情
2025-07-04
仿生毛毛虫,新装置自主清除绝缘子污渍
长期暴露在户外的换流站支柱绝缘子极易受到烟尘、盐雾等污染物附着,导致表面绝缘性能下降,引发闪络故障,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检修人员一般采用人工擦拭、高压冲洗或机械清理的方式清洁绝缘子表面。人工擦拭效率低,还存在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压冲洗会使清洗剂飞溅,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现有的机械清洗设备通用性差,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研究人员从毛毛虫蠕动前行的姿态中获得了灵感。他们引入仿生学设计,让清洗装置头部如强力吸盘般紧锁法兰,尾部配合收缩爬升,待尾部抵达指定位置后立即启动锁定程序,便于头部继续向上攀升。还加装了两套精密机械夹爪、爬升导向夹板、灵活旋转刷头,配备了高清摄像头,让整个装置的功能更加完善。历经7个月,成功研制出通用型自爬升绝缘子清洗装置。这一装置能根据绝缘子的直径和高度灵活攀爬就位,并在清洗过程中利用末端的旋转刷头清除绝缘子表面污垢。经过实际测试,该装置的工作效率比传统人工清洗方式至少提升2倍。经权威机构检测,由通用型自爬升绝缘子清洗装置清洗的支柱绝缘子的灰密、盐密、憎水性等指标均符合运行要求。
查看详情
2025-06-27
320兆乏低噪声特高压电抗器研制成功
特高压工程实现千公里级输电效率超95%的同时,声振污染成为制约工程绿色升级的“卡脖子”难题。设备公司直面行业痛点,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组建专项攻关团队,构建“电磁—机械—仿真协同控制”技术体系,将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推动电力装备绿色转型升级。该产品凝聚四大核心技术突破,重新定义特高压电抗器性能指标:电磁力均衡优化体系采用电磁力均衡优化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局绕组与磁屏蔽阵列设计,控制铁心磁通密度实现电磁力分布均匀度提升30%以上,突破了大容量带来的电磁力集中的技术难题,彰显出单柱结构的技术优势。结合三维磁—力耦合仿真技术,构建多层级电磁力补偿抑振结构,彻底破解大容量电抗器固有振动难题。柔性阻尼减振技术“刚柔并济”结构方案,按照“刚—柔—刚”设计理念,通过提升铁心整体刚性实现电磁力有效抑制,采用复合型阻尼材料有效耗散设备振动能量传播,打造“铜墙铁壁”式油箱,使运行可靠性大大提升。声学工程创新方案构建降噪技术体系,通过采用柔性阻尼减振技术、复合式抑振+蜂窝式吸声材料,以及低磁致伸缩性铁磁材料的创新应用,有效实现低频段噪声衰减,达到削峰降噪效果。精密工艺优化与振动控制制定铁心饼平面度、气隙垫块平整度等关键尺寸工艺规范,建立微米级公差控制体系。优化心柱压紧力、旁轭夹紧力等参数组合,降低铁心振动。优化上铁轭压紧螺杆与芯柱加压顺序,结合压板受力特性开发专用压服工装,提升器身整体刚性。该产品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核心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自主领跑”到“代际跨越”的能级跃升,持续保持世界特高压电抗器技术的地位。经鉴定,产品综合性能指标优良,振动控制水平达到精密仪器级。该技术可扩展应用于输电系统前沿领域,为构建“绿色电网”提供关键装备支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查看详情
2025-05-23
我国再投运一条西电东送大动脉!
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的国有重点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电力骨干企业、服务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工程投产将有力支撑“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和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服务山东、甘肃两省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力带动电工装备制造升级和产业焕新,对于促进新能源集约开发、集成发展,推动山东、甘肃两省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带动我国装备向高端迈进以及建设现代电力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条输电大动脉,是“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外送工程,一次性全容量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探索并应用“双八百”(即±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的示范工程,应用国家“1025”专项攻关成果突破特高压“卡脖子”技术的示范工程。为积极应对特高压“大规模集中建设、高强度创新攻关、高质量转型升级”多重挑战,国家电网公司举全公司之力、聚全社会之资推动特高压工程超常规建设,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与建设团队以“六精四化”理念为引领,高质量、高标准、效率建设陇东—山东工程。历经2年克难奋进,从陇东塬上到齐鲁大地,打造出一条蜿蜒千里、横亘东西的能源大通道,书写出中国特高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查看详情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