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9-33671278
陕西网源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张经理:19391611664
电话:029-33671278
邮箱:sxwydl@126.com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世纪大道东段金冠牧业南侧
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的相关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电力行业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既为电力系统带来诸多改变,同时又带来新的挑战。今年,视频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布,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具有超越传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强大潜力,呈现数据巨量化、模型通用化、应用规模化实用化等特点。在能源电力行业,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建设,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智能化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投入应用,电力系统的控制基础和运行机理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对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此同时,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广泛接入电网,能源电力供需格局发生新变化。 在新形势下,电力行业需要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实现改造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乘势而上,在实现电力业务重构、拓展新型应用场景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现其在感知、认知、模仿、生成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查看详情
2024-03-29
以新质生产力保障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
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和健全要素投入与分配机制,建设新型电网企业,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完善企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坚决落实国企改革部署,深化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核心作用,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以更好激发活力动力为导向的机制性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强化营商环境、清洁能源发展、电力市场、电力安全、民生用能等领域风险管控。持续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推动资产全域价值提升。强化数智化支撑平台建设,以业数融合赋能治理创新。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按照“统一市场、两级运作”,推动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供应协调机制,推动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现货市场灵活调节,加快建设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推动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参与市场,促进电力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证交易等市场融合发展。推动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成本分摊和价格传导机制,准确反映各市场主体提供的容量价值、安全价值和绿色价值,促进公平承担能源转型成本。 健全要素投入与分配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求,坚持“先算再投,跟踪问效”,强化投资问效监测分析,把生产要素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在提升增加值、提升功能价值、提升经济增加值、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提升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的价值创造能力。聚焦主责主业,加大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优良服务等领域投入,推进特高压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现代智慧配电网等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薪酬分配向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
查看详情
2024-03-22
新型储能:技术演进和商业化进程加快
2023年,无论是项目推进还是技术创新,新型储能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为21.5吉瓦/46.6吉瓦时,突破20吉瓦,三倍于2022年的水平,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10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投运,同比增长370%;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突破,多种长时储能项目被纳入示范项目清单。储能系统中标均价持续下行,以锂电池为例,受上游原材料价格跌势和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至2023年12月,锂电池价格跌至0.79元/瓦时,相比年初几近腰斩,并且出现过低于0.6元/瓦时的报价;市场参与主体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有突破。2024年,新型储能市场将延续高速发展态势,预计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35吉瓦,有望实现连续3年单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累计装机规模。国内储能技术快速发展,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加速出海布局,但在贸易壁垒和国际标准方面面临挑战。随着政策和规则不断完善,新型储能产品的经济性有望提升,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储能电站的运营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产能或继续扩张,资金缺乏和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查看详情
2024-03-15
夯实煤电未来发展定位 挖掘煤电减污降碳潜力
为进一步挖掘煤电减污降碳潜力,更好提升煤电兜底保供能力,促进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温枢刚委员建议:一是夯实煤电未来发展定位。在能源电力“十四五”规划滚动修编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煤电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在逐步由基础保障性电源向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基础上,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以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加快部署煤电掺烧生物质+CCUS 研究和试点促进能源系统零碳、负碳发展,推进“煤电+”耦合发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不断拓展煤电发展空间。二是进一步挖掘煤电减污降碳潜力。统筹减排控排与电力电量,推动煤电沿着补容保量、控容减量、减容减量、保容控量路径发展;统筹低碳发展与效益效率,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确定煤电机组深调幅度;统筹存量优化与增量提升,存量煤电要开展多能联供、辅助服务、综合能源服务,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与“弹性出力”统一;围绕负荷中心、风光电外送基地、新能源调峰需求以及煤炭资源状况,合理布局承担能源保供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清洁煤电,分区域推进煤电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三是大力提升煤电高质量发展水平。严格管控燃料市场,落实好煤电价格浮动机制,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探索建立容量市场,持续优化煤电可持续发展环境。创新煤电转型发展思路,研究在沿江沿海地质条件好的煤电厂址部署高温气冷堆等改造,探索利用煤电厂址向可再生能源生产、储能中心、绿色能源创新中心、工业脱碳工厂、生物多样性生态公园等方面转型。
查看详情
2024-03-08
龙年首轮寒潮 清洁能源走廊全力保供
近日,龙年首场寒潮强势来袭,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起伏剧烈,并伴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组成的清洗能源走廊顶峰保供,2月18日至23日累计发电量超33亿千瓦时,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受此次寒潮和节后复工复产影响,六座梯级电站受电区域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为做好能源保障工作,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提前部署,加强预测预报,加大与上级调度单位沟通协调力度,滚动优化梯级电站调度方案和运行方式,强化风险管控,加强设备设施巡检维护,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与电力保供“两手抓”“两手硬”。据了解,当前,六座梯级电站可用机组超90台,发电能力超5000万千瓦,助力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开门红”。
查看详情
2024-03-01
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添利器
针对电网设备特别是变电站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我国环境保护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监督工作,减少噪声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影响。2020年之前,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普遍测量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定期测量的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测量准确性不足。市面上常见的噪声监测装置价格高昂,不同程度含有金属铅,且需另外架设线路用电。2020年1月,研发团队以研究适配电网主要声源设备的声振频谱为目标,同步开展三项课题研究,分别解决声振传感器组件环保化、自供能及微型化等问题,陆续取得声振电能转换、材料无铅化等方面的多项成果。2022年12月,研发人员根据项目系列研究成果研发出变电站无铅自供能噪声监测装置,实现了变电站设备声振信息效果、高精度采集,降低了相关硬件成本,并支撑了变电设备声振信息的延伸应用。变电站无铅自供能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拥有和市面上同类装置一样的性能,还多了无铅化、微型化、自供能、低成本等优点。这得益于来自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材料、环保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人员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他们相继突破了现有声振传感器压电换能铅基材料的无铅化替代、声振传感器微机电结构设计及整体装置微加工制造等多项技术难题。
查看详情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