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9-33671278
陕西网源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张经理:19391611664
电话:029-33671278
邮箱:sxwydl@126.com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世纪大道东段金冠牧业南侧
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永无止境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也是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的关键一环。减办电流程,不减服务质量;降用电成本,不降供电标准。作为公用事业企业,电网企业直面电力用户,始终处于供电服务前沿。时代发展步履不停,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亦无止境。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电力技术的演进,“获得电力”的关键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获得”层面。电力用户不光要“用上电”,更要“用好电”。着眼这一目标要求,办电业务、供电服务的速度、广度、深度均需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强化数智化服务手段应用、试点异地业务跨区域办理等都将成为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类企业发展用电需求也随之发生深层次变化,更快速的办电流程、更准确的供电服务、更科学的用能方式逐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要充分认识到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任务,坚持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标准,持续强化政企协同,紧跟时代步伐,立足用户需求,创新服务手段,加快建设供电服务体系,做好服务企业的“电小二”,让企业在办电、用电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真真切切的实惠。
查看详情
2024-05-24
风电,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在为风电发展打开新市场空间的同时,通过将风电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由各类投资主体与村集体按“村企合作”模式共享风电项目收益,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农村能源变革相结合,依托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产业,提升农村用能水平,加快农村电气化进程,助推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风电行业和全体风能人新的担当、新的使命、新的责任。乡村风电前景一片光明,有望开辟风电行业新的增长极。中国风电技术成熟、产品丰富。过去若干年,每年5000-7000万千瓦的新增风电装机,锻造出了一条无比成熟的风电产业链,足以支撑乡村风电的规模化、差异化开发。乡村风电度电成本更低、利润更好。以租代征、土地入股,省下了大量阻工、征地、产业投资等非技术成本,我国部分地区乡村风电项目EPC造价有望做到3000元/千瓦,度电成本有望到2毛钱以下,比集中式风电更具成本竞争力,收益率更有保障。开发运营经验丰富。中国风电多年来批量化开发建设陆上集中式和大基地项目,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都能够复用于乡村风电,让乡村风电开发少走弯路、节省成本。电力改革有效支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走向深入,电力市场越来越成熟,为乡村风电未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拓宽消纳渠道打下了良好基础。乡村风电的定位一定不能拘泥于就地消纳,而是要定位成城市能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陆续提出“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农村能源变革三项国策,乡村风电是实现这三大战略目标的理想载体,综合收益高。刚刚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更是一针强心剂。风电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风电开发水到渠成。过去20年来,中国风电海陆并举、上山下海,解锁了各类开发场景。未来乡村风电将成为与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并驾齐驱的新时代“风电三驾马车”之一。
查看详情
2024-05-17
首条配电线路自愈功能动模仿真测试完成
自愈功能因能够快速隔离配电网故障,被喻为配电网的 “免疫系统”。首先,自愈功能通过对线路各级开关配套的配电终端进行参数配置,形成线路自愈方案。在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上的各级开关根据自愈方案依次动作,有效隔离配电网故障区间,恢复非故障区间的供电。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网自愈功能已成为保障配电网高可靠供电的重要途径,而开展配电网自愈功能测试成为保障自愈功能正常运行、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技术人员将试点线路的实际线路参数、现场实际配电终端接入动模仿真平台中,像镜子一样在仿真平台上孪生出一个真实的10千伏配电线路。在线路的任意位置制造短路接地等典型故障,由技术人员对仿真线路自愈方案进行验证及优化。在动模仿真测试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平台提供的系统测试环境,仅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布线到测试的全过程,测试信息传输延迟小、速率快。相较以往完全依赖于检测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为判断、且只能对开关配套的配电终端进行单体检测的传统方式,动模仿真可以有效发现单体测试过程中难以察觉的测试盲区,在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能够更快速地验证配电线路的自愈功能。
查看详情
2024-04-30
数智化电力系统建设正当时
“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将给电网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业内认为,数字化有望成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可在系统各环节发挥多重作用,有效解决新能源并网难题。 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数智化可以发挥多重作用,一方面增加负荷预测准度、降低弃电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当前各大发电集团、电网公司、能源集团陆续提出各自领域内的数智化发展重点和路径。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幅度要加大,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碳中和情境下的65%左右,这意味着新能源的发电规模将扩张10倍左右。为实现如此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电力系统必将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
查看详情
2024-04-26
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其中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就是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组织开展农村能源试点县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 当前,新型能源体系下的能源系统形态加速变革,分散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日益明显;未来的能源生产将逐步向集中式与分散式并重转变,系统模式由大基地大网络为主逐步向与微电网、智能微网并行转变;未来的能源使用将呈终端化、分布化趋势,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更高品质的用能需求为目标。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效果、清洁、经济、可靠和灵活的供能系统,具有贴近用户、建设周期短、投资规模小、土地空间占用少和商业模式多样等优点。未来,分布式能源系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和经济成本下。
查看详情
2024-04-19
聚“链”成势 共绘能源新未来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我国正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新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壮大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新机遇,带动未来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这个“充电宝”来配合常规电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储能电站相当于电网的‘充电宝’,可以有效地平衡电网中的供需关系,缓解十三间房区域风电的送出压力,支撑源网荷储的联合优化调度,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较大时提供必要的调节能力。”新疆沃能独立储能电站场站负责人石明晟说。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促进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探索推广虚拟电厂、新能源可靠替代、煤电、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等新技术。未来,新型储能技术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实现高品质、更智能的能源储存和利用。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电量供应总体充裕、电力高峰时段紧张的特征,但高峰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为满足高峰负荷需求而建设电厂和配套电网设施并不划算,但通过虚拟电厂充分挖掘需求侧的调控潜力,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的投资将大大降低。如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带动下,电网串起了一颗颗能源“珍珠”,铺开了一幅崭新的能源画卷,让我们的生活更绿色、更智慧、更舒适。
查看详情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