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9-33671278
陕西网源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张经理:19391611664
电话:029-33671278
邮箱:sxwydl@126.com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世纪大道东段金冠牧业南侧
“全天候、现代化”的好处
国家电网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抢大险,构建“全天候、现代化”应急体系,围绕设备火灾、网络攻击等情景开展示范性演练、试点检验性应急演练、空地协同应急联训,分区域组织基干分队互训互练,强化应急处置后评估,加强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夯实“防”的基础。“应急演练能检验迎峰度冬期间电网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可以验证我们对潜在风险、突出问题的应对能力。”国网吉林电力安监部应急管理处处长耿斌说。此外,建设电力应急基地,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也是国家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电网有序运转电力应急基地和应急研究中心,加强区域性跨企业协调联动与资源调配,推进管理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电力应急资源库。华中区域主基地是国家能源局布局的电力应急基地之一,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用。该基地集抢修、实训、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配电、变电、信息通信等多个应急技能培训条件,可调配应急资源,有效提升应急工作效率。基地建设采取“1+N”模式(围绕1个主基地,整合国网空间技术公司仙桃基地、国网湖北电力荆州融冰基地等“N”个功能区)。主基地有6个实训区域、2个培训装备仓库、2间多媒体教室和1个应急指挥中心。
查看详情
2024-12-27
配电网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发展配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任务之一,除投资外,相关政策支持与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具体来看,需要在协调网源规划、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数字电网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做好配电网整体发展规划,统筹网源发展,同时将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配电网接入主体的数量和形态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为使配电网改造升级的投资具有一定经济性,可以提前对未来接入的分布式电源、新型负荷等进行研判,充分预留增容空间。同时,将电网规划方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提前预留发展空间。对于重点的存量配网改造升级和新型配网建设示范项目,政府应在用电、核准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工程建设进程。其次,加强配电网技术科研创新,推动配电网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柔性直流配电网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鼓励用户侧主体开展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等业务,增强市场活力,同时明确分布式电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为电力系统增加灵活性的同时,给用户侧主体提供增值服务。 用好数字技术,打造智慧能源系统。一方面,利用好电信号与数字信息天然的耦合性,将接入配电网的各类新要素,根据接入电压等级、规模容量、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等特性,通过数字镜像技术实现模拟和调控,解决电网自身安全问题的同时,形成可观、可测、可用的负荷侧资源;另一方面,利用好配电网的延伸性,与其他能源系统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家电、智慧园区、智慧农业等实现多元协同,积极培育电、水、气多表合一,变电站、分布式电站、数据中心多站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融合的智慧能源系统。
查看详情
2024-12-20
铝基储能材料可成为氢能应用新路径
氢能是储能媒介和灵活能源载体,在能源存储、跨区域调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源”侧氢能助力电力系统实现清洁化、稳定化、低碳化的升级。“网”侧氢能帮助电网缓解新能源波动、输电瓶颈,提升安全性与经济性。“荷”侧氢能可以削峰填谷,快速响应不匹配电量,还可用于峰谷电价套利。铝基储能材料与水反应制氢有望突破现有氢制储输用的瓶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氢能应用的新路径。铝基储能材料的跨区域低成本运输性让加氢站可以在远离原材料生产地的区域运作,固态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布局加氢站,打破传统用氢瓶颈,缩短用氢路线,可推动当地氢能民用市场的应用,进而解决因氢源问题难以规模化市场推广的难题。
查看详情
2024-12-13
提升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满足数字家庭系统需求
以住宅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加快构建跨终端共享的统一操作系统生态,提升智能家居设备的适用性、安全性,满足居民用电用火用气用水安全、环境与健康监测等需求。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新建住宅依照相关标准同步配建光纤到户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对传统家居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在数字家庭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查看详情
2024-12-06
特高压助力青海“绿电”外送
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87万千瓦,约占全国的3%,是我国的重要水电基地之一。截至目前,黄河上游青海段已建及在建水电站装机规模已达10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将达400亿千瓦时。经过估算,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800万吨。2020年,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投运以来,这条“绿电高速”累计向中原地区输送“绿电”超过600亿千瓦时。充分挖掘“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青海推动形成以水电为支撑、多种能源互补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黄河上游的清洁能源发展正书写着新的传奇。
查看详情
2024-11-29
提高电网防灾抗灾能力 全力保障温暖过冬
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强化民生用能供给保障责任,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今冬明春保供保暖工作部署,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保供保暖专题会议要求,提前谋划、系统部署迎峰度冬保供保暖工作,推进电网改造提升,强化科技赋能支撑,持续提高电网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查看详情
2024-11-22